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国家,但一颗小小的芯片却掐住了很多中企的脖子,看似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实际上利润非常微薄,更多的利润流向了西方国家的口袋。
因为中国虽然成为了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但芯片的来源渠道依然是国外,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掌握了生产芯片的核心技术。
一颗小小的芯片却包含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在网络、微电子、材料、化学、机械、数学物理等学科,都需要掌握顶尖技术,虽然中企有设计高端芯片的实力,但在生产上却存在严重不足。
以材料学科为例,顶尖材料基本被美国和日本两国所垄断,占据上游供应链的美、日两国,就能直接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非常无力的一方面。
那是否就意味着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就毫无机会呢,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就在加速突破半导体关键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
今年2月,中国电科46所就正式宣布,成功制备出我国首颗6英寸氧化镓单晶,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将有力支撑我国氧化镓材料实用化进程和相关产业发展。
没隔多久,中国高校又传来了好消息,西安邮电大学在校园突然宣布,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成功在8英寸硅片上制备出了高质量的氧化镓外延片,这标志着在超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那么氧化镓外延片究竟是怎么样的半导体材料呢,又有哪些实际应用呢?
据了解,氧化镓是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器件和光电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西安邮电大学研制出的氧化镓外延片是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和前几代材料相比,氧化镓的特性在于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以及更低的导通电阻,对提高功率转换有更好的效果。
除此以外,氧化镓材料的化学特性非常出色,具有较高的产业应用优势,是打破摩尔定律极限的新方向。
当前芯片生产工艺已陷入瓶颈期,传统的硅晶材料由于硬度高,生产难度大,所以越往后就越难做出更高规格的工艺水平了,因为摩尔定律极限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想要打破摩尔定律,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入手,在新的方向上寻找捷径,远比在传统材料上打破摩尔定律的机会更大。
而我国在氧化镓材料上先是研制出6英寸氧化镓单晶,随后又在8英寸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证明中国氧化镓材料的制备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接下来的重心就是突破12英寸晶圆的制备技术。
如果我们有实力规模化生产12英寸晶圆,将会大幅提升氧化镓材料芯片产能,未来可广泛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大意义。
现如今,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了,今年以来传出的好消息源源不断,现在又在关键的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让我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更具期待了。
中国传来的好消息也被不少外媒报道,并认为美国的制裁正在失效,正如比尔盖茨所预判的那样,越是制裁中国,就越会激发中国自给自足的决心。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确实在加快研发的脚步了,在众多领域中的不断突破就说明了一切。
毫无疑问,美国对中企的封锁制裁将在不久之后全面瓦解,这是大势所趋,只要中国科技企业和各大高校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在我看来,短则三到五年,长则八到十年,中国一定能够在半导体领域赶上西方的步伐,现在已经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只要中企铆足劲加油干,就一定能够干出成果。
那么你们是否看好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机遇呢,欢迎评论、点赞、分享,谈谈你的看法。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