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近期发布的BMS AFE芯片AP2711和配套通信桥片AP2710引起了行业关注,这颗芯片通过全栈自研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高精度BMS AFE芯片“卡脖子”问题。
新能源汽车现在正逢飞速发展阶段,而此前国内BMS AFE芯片90%依赖进口,研发受制于车规级工艺稀缺和认证周期长。
华为通过与力高新能源合作,打通芯片设计、系统集成到车规验证的全链条,实现从IPD开发流程到AEC-Q100认证的本土化闭环,减少了对海外供应链依赖。
为何华为要从BMS AFE芯片着手呢?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主流,但电池过热、起火等问题依然长期困扰着消费者,而海思AP2711芯片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据了解,AP2711 BMS AFE芯片可通过实时精准监测电池状态,结合智能均衡技术,将电池寿命延长20%以上,显著降低热失控风险。
AP2711 BMS AFE芯片的基准温漂和抗浪涌能力等参数甚至远超国际竞品,采用菊花链架构与高精度电流采样的设计,也为下一代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兼容性基础。
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回应了市场对安全性的核心诉求,为车企提供差异化竞争利器。
而华为能够突破高精度BMS AFE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则是得益于华为在芯片领域已形成“设计-制造-应用”的全栈能力。
在设计端,华为依托海思20余年积累,覆盖通信、AI、车规等多场景芯片研发,这款BMS AFE芯片即体现其在模拟电路和低功耗设计的深厚技术储备。
在制造端,华为通过联合中芯国际等本土厂商优化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平衡性能与供应链安全,从而让芯片得以持续供应,解决了庞大的市场需求问题。
在软件端,华为昇腾AI芯片与MindSpore框架的协同,也将为未来BMS与整车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铺路。
除了BMS芯片外,华为还布局了电机控制、车载电源等核心部件以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种多维度布局,使华为成为少数能提供“三电+智能网联”全栈解决方案的厂商。
重点是这次AP2711 BMS AFE芯片的发布,只是华为汽车芯片战略的缩影。
随着新能源车向“软件定义汽车”演进,BMS芯片将不再是独立模块,而是与AI算法、云端管理深度融合。
未来华为的“全栈自研”模式或催生本土版“特斯拉+台积电”组合,既掌控核心硬件,又主导智能化生态,最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组装制造”向“技术定义”跃迁。
在智能化与电动化交汇的赛道上,全栈自研能力正成为车企与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而华为的深度布局,有望重新书写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规则!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