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芯片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链,需要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打造健康持续的芯片产业链,美国以一己私利修改芯片规则,不顾全球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破坏了芯片的全球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芯片产业的重视,中国大陆芯片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但就在这时候,美国坐不住了。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美国以制裁华为为借口,实则是为了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造成的结果就是全球缺芯,在过去一年里,成熟工艺的芯片出现了巨大空缺,导致很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不足。

最新的一则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缺芯让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54万辆,机构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36万辆。

对此台积电方面也发出了警告,台积电总裁表示,低端芯片短缺正在打击整个供应链,台积电现有工厂已无法满足低端芯片的需求。

一旦低端芯片无法满足市场,那么将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因为制造芯片的设备中缺少了一些低端芯片,从而阻止了更多芯片的生产。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其实不止台积电有这样的顾虑,英伟达也曾明确提到,低端芯片短缺无法得到支持芯片生产的设备,如电源转换器和收发器,因为这关系着能不能生产更多的数据中心产品。

而造成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美国不顾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华为不安全为由对其进行制裁,并借此修改了芯片规则,严重影响了全球产业的发展。

因为美国制定的规则和措施,极大地阻碍了全球科技的发展,有人说美国这么做实际上就是要拖住其它国家发展的脚步,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始终处于老大的位置。

但美国的计划还是失算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过于依赖美国将对自身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最近这两年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行动了,目的是要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提高自主化程度。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比如韩国方面就表示,计划到2030年将芯片产业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同时还要培养上万名半导体芯片工程师,并开设与芯片相关的课程,目的就是发展自主掌控的芯片技术。

日本方面同样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日本企业索尼、电装等企业就和台积电合资,在日本的补贴下建设了一座芯片工厂,预计会在2024年正式投片。

即便是芯片发展落后的印度,也拿出了100亿美元作为芯片激励计划,吸引其它国家的半导体企业去印度投资,据说台积电等企业均有去印度投资的想法。

欧洲方面同样在发展相关产业,计划拿出430亿欧元投资补贴,并制定了2030年之前提升芯片产能的计划,目标是产能要达到全球20%的芯片产能总量。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同比减少进口芯片超过430亿颗,但出口量为1600亿颗。可见全球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目的就是为了加速芯片产业去美化。

另外,今年前7个月中国大陆生产的芯片已经达到了1900亿颗,我们制定的目标是要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大陆的300nm晶圆产能将达到全球的四分之一。

可以看出,美国技术独裁等来的其实是“反噬”,作为前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早就做出了这样的预判。

比尔盖茨曾表示,不卖芯片给中国,就意味着美国会失去一批高薪工作,并且会促使中国加速芯片自给自足。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现在看来,比尔盖茨此前的判断完全是对的,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并培养本土人才,美国也因为相应制裁而打压了本土企业,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日前美国制定的芯片法案又公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新措施,其中就包括禁止向中国提供使用美国设备在世界各地生产的某些芯片等内容,造成的结果就是美股科技公司纷纷大跌。

全球经济的规则是相互的,给客户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必然是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利益,随着全球芯片企业加速去美化,加大自主造芯的能力,未来一切都能预料到。

一旦失去消费市场后,供应端的产品再好,也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美国与全球芯片产业发展背道而驰,必定会加速各国的抛弃,摆脱对美国芯片和技术的依赖。

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比尔盖茨没有误判,一切都在发生!

面向未来,相信中国相关科技企业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多先进技术,用于替代被规则限制的美国技术。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点赞、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王石头
聚划算购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