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布会结束后,互联网上一些不满的声音络绎不绝,特别是吉利发布新车后,许多人将其解读为是在针对小米汽车,此举也加剧了网友们对小米的嘲讽。
不过与吉利不同的是,小米首款汽车SU7从首次官宣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产品依然停留在PPT层面,甚至连最基本的价格也不知道,所以很多网友将小米汽车称作PPT产品。
但就在小米官宣SU7将于3月28日正式上市后,之前网络上的一切质疑声都被击碎了,因为小米官方表示,小米SU7“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简短十个字,却包含了大量信息。
首先是强调了小米汽车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即在汽车上市的同时,也能够立即进行交付,满足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其次也说明了小米汽车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车辆交付的及时性意味着用户能够更快地享受到自己购买的汽车,从而增强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通过快速交付汽车,小米汽车也能够更快地占领市场份额,加强自身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的地位,这也是小米汽车试图打破传统汽车行业惯例的一种尝试,以加速市场渗透。
那么作为首次造车的小米,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的准备了,还是说这句口号只是为了迎合产品上市前的营销之举呢?现在已经有实拍图说明了一切。
根据吉林一号卫星官方公布的侦察情况,我们能够看到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内的停车场在3月9日当天停满了小米SU7。
据估计,光是在2月29日至3月9日这段时间,停车场内就新增了八百辆汽车左右,意味着在过去9天的日均产量在88辆以上,随着上市日临近,相信这个产量还会不断提升。
所以按照小米当前的产能情况,在3月28日上市前还能新增800-1000辆以上,再加上之前已经生产好并拉走的车,首批备货量预计在4000辆左右。
当然小米接下来还会不断提产,4月份的产能有望超过5000辆,也就是说,小米SU7在4月首销当月,销量极有可能达到1万辆,算是拿到了一张行业竞争门票。
4月以后就是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期,如果销量和产能都顺利的话,最快6月份的产能有望达到饱和,也就是年产能15万辆,月均1.25万辆。
这个数据也符合机构对小米汽车的分析,中信证券此前表示,小米SU7在2024年的销量差预计在6-8万辆,到2025年,小米汽车的增长空间将更为明确。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是分成两期建设的,计划年产量是30万辆,一期就是现在量产的工厂,二期会在今年开始建设,预计2025年完成所有工厂建设。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雷军全面投入汽车行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小米汽车已经具备掀起新能源汽车风暴的能力了,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没有任何水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米SU7的首批备货量非常充足,4月的交付量就有望达到1万辆左右,但也别以为很容易买到,因为雷军已经打出明牌了。
雷军表示,就在小米汽车官宣上市后,一天内的预约到店人数就增加了10万多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小米汽车的第一批门店只有全国29座城市59家门店,平均下来每个门店要接待的预约品鉴的人数超过1700人。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预约量存在一定水分,但就算这10万预约人数只有一半会到店,每家店的平均接待人数也有850人以上,而且距离小米汽车上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对这款新车感兴趣的人还会增加。
反正雷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小米SU7也在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于这款车,唯一存在的悬念就是价格了。
至于价格我也有一些猜测,个人认为,小米SU7作为首款车型,最终的定价肯定是低价走量赚口碑。
因为雷军实打实地投入了100亿元,已经具备年产15万辆的能力了,到2026年,小米汽车的年产能还要再翻一倍,达到30万辆。
所以小米必须低价走量赚口碑,把供应链给练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发展。
现在的汽车行业,已经是一个严重内卷的行业了,未来只有掌握核心定价权,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形成优势。
比亚迪已经用降价行动给出了答案,比亚迪降价后,无论是国产还是合资,都跟着降价了,因为比亚迪掌握了定价权,可以无限拉低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但同时比亚迪又能保证利润,通过高端品牌仰望、中高端品牌腾势和方程豹和比亚迪品牌产品矩阵组合拳,以及年销量超300万辆的能力,可以实现每辆车的净利润在1万元左右。
而小米现在难就难在这点,只有保证了小米汽车的销量,形成了规模效应,接下来才能打出第二张牌,从而实现扭亏为盈的局面。
据说,小米汽车已经做好了未来五年内不盈利的准备。所以小米汽车要打的必须是持久战,第一款车的定位一定是低价走量赚口碑,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