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规模很大,也涌现出了不少品牌,但一些品牌虽然价格便宜配置高,问题却也有不少,最大的问题就群魔乱舞容易爆雷,最终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分水岭便开始显现了,整个行业已经迎来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巨大转型,一些品牌因市场竞争激烈而垂死挣扎,车主的基础服务都无法得到保障。
比如此前有品牌因为APP数据瘫痪,导致车联网数据停更、远程控车失效、导航定位丢失,有车主甚至需要每日重启车机数次才能恢复正常。
这样的汽车品牌在群魔乱舞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上,未来必定还会出现一批,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那些靠谱的汽车品牌。
像比亚迪就不玩虚的,虽然前段时间受舆论风波遭到了水军攻击,但这种小插曲不仅没有影响到比亚迪,反而激发了比亚迪更大的决心,就是要坚决做好产品、好技术。
就在近日,比亚迪开启天神之眼最大规模OTA,并全球首创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承诺,旗下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仰望四大品牌纷纷迎来了OTA升级。
比亚迪最畅销的入门车型秦L系列更是打头阵,今年2月推出的全新秦L DM-i智驾版和秦L EV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本次推送都将迎来近20项升级,包含智驾和智舱两大方面。
比亚迪此次OTA升级最引人注目的突破,莫过于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能力,并承诺为相关场景的安全及依法由本车承担的损失全面兜底。
这一承诺彻底划清了智能泊车场景下的责任界限,用户使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辅助时,若发生安全事件或依法应由车辆承担的损失,无需启动繁琐的保险流程,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即可解决。
而目前业内普遍在泊车场景的智驾水平仅达到L2级,品牌通常不承担赔付责任,用户需走商业险或购买额外智驾险,少数提供补偿的品牌也设定了赔偿上限。
本次比亚迪打破常规,承诺兜底范围包括维修和补偿,且不设上限、不限首任车主、不影响来年保费,可以说是为L4级智能驾驶的落地提供了发展方向。
作为本次OTA升级的领衔车型,比亚迪秦L DM-i智驾版和秦L EV全系将率先获得近20项智驾与智舱升级,同时新增了三大创新功能,直击用户日常停车中的高频痛点。
首先是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功能,专治各类“反人类”车位。
当系统检测到目标车位余量≤70厘米时,会在泊车过程中自动触发后视镜电动折叠,使车身宽度瞬间缩水。
这项功能解决了狭窄车位停入后无法开门的世界性难题,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停好车后需要侧身挤出的尴尬。
其次是车头泊入&车尾泊出功能,重新定义了泊车逻辑,精准贴合中国城市用车的特殊需求。
在商场购物场景中,当车尾靠墙停放时,传统倒车入库方式会使后备箱取放物品极为困难。
升级后,用户只需一键切换,秦L即可智能完成车头朝内的泊入操作,泊出时也只需轻点屏幕,车辆便能自主完成正向驶出,目前绝大多数智驾系统尚未开放此功能,比亚迪再次走在了技术前列。
最后是偏置泊车功能,打破了智能泊车必须“居中停放”的行业惯例,赋予用户更多灵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邻车压线停放、车位旁有消防栓或立柱等情况屡见不鲜,传统居中停车常导致驾驶员无法正常开门。
秦L新增的偏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偏左、偏右或居中停放,彻底解决开门难问题,系统可智能识别周边障碍物分布,建议最优偏置方案,也可让用户手动微调,实现厘米级精准泊车。
从比亚迪这次为秦L系列升级推动的自动泊车功能来看,这些升级绝非纸上谈兵的技术参数,秦L系列作为领衔升级车型,集中体现了比亚迪“技术平权”的产品哲学。
这款定位主流家轿市场的车型,以极致的性价比将高阶智驾、先进混动技术和豪华车配置融为一体,重新定义了“国民神车”的新标准。
比亚迪为安全兜底源于技术自信,当别人还在停车场小心摸索时,比亚迪秦L的车主已经敢潇洒放手了。
而比亚迪的自信,则源于三大核心优势,分别是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工程师团队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制造体系。
目前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比亚迪车型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海量的真实驾驶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技术迭代提供了方向。
相信未来,比亚迪一定能够将更多好用的技术带向平民级车型上,让那些曾经看起来高高在上、只会出现在高端车型中的功能,惠及到更亲民的市场!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