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是制造行业大国,国外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但中国企业使用的芯片,绝大多数还是要依靠从国外进口,2022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的芯片数量就高达4985.1亿个。
不过与往年相比,这个数据是明显下滑的,进口芯片同比2021年就减少了14.4%,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美国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一棒打醒了国人。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了,虽然美国依然掌握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但从结果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了,即将迎来破局的一幕。
我国减少进口芯片除了受市场影响以外,还跟国产芯片提升自产率有关,自2020年以来,我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金额就在持续增长,2019年约为300亿元,但2020年直接飙升到了1400亿元。
到2021年,我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金额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巨大的资金涌入,也让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生机,让国产芯片充满着希望。
一则近十年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数据显示,2012年仅新增1700余家芯片相关企业,2021年直接新增了4.79万家,2022年上半年又增加了3.08万家,现存芯片相关企业14.29万家。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出现,必定能够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我国进口芯片减少的原因,因为自产率提升上来了。
不过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出现了,虽然芯片企业这两年在成倍增加,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走到最后,行业饱和之后便会进入洗牌阶段。
此前有报道称,2022年1-8月期间,我国有3470家芯片相关企业注销,已超过往年全年的数量,意味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已进入求精不求多的阶段了,没有竞争力的芯片企业终将会落幕。
今年之所以会出现大批芯片相关企业消失的一幕,主要也跟市场需求量有关,当芯片需求旺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芯片将是一个大风口。
但今年市场却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手机、电脑等产品的销量明显减少,消费者购买力的降低,一定程度影响了芯片相关企业的生存机会。
其实不仅中国芯片公司深受影响,高通、英伟达、AMD、英特尔、美光等美国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并相继宣布了裁员计划,就连一直以来不愁客户的台积电也不得不大幅减少资本开支。
在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一批打算赶上芯片行业风口而成立的企业也对此失去了激情,于是就出现了8个月消失3470家芯片相关企业的一幕。
当然,8个月消失3470家芯片相关企业,并不意味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没有机会了,反倒是证明了国内芯片相关企业有更多的机会。
半导体行业是电子行业的上游产业链,也是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链,消失的这些芯片相关企业,只是整个行业大洗牌背景下的“牺牲品”,因为它们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反观掌握了核心技术且拥有强大研发团队的企业,在市场逆境之下却越走越稳,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闻泰科技等半导体企业,营收都有明显的增长。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半导体企业,必定能够在中国制造升级的大背景下取得突破,半导体行业不像其他领域可以投机取巧,想要成为芯片赛道的主流玩家,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接下来,中国芯片相关企业还需要不断培养技术人才,包括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等众多领域的顶级专家,只有拥有人才团队后,才有更多的希望做出与国际接轨的芯片产品。
希望在这一轮洗牌之后,中国芯片企业能够更加重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储备,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打一场持久战,为国产芯片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期待更多行业领先的芯片企业出现!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