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半导体行业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很多领域都受到了国外的限制,这些领域包含核心原材料、先进光刻机、EDA工具等,国内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不过随着国内企业奋起直追,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一些领域正在加速突破,不再依赖国外企业,也不必担心国外垄断了。
像我们现在购买的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屏幕,以前要高度依赖日韩企业,但现在国内的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扎堆崛起,彻底打破了三星等巨头的垄断。
再就是电子产品中的核心器件闪存,过去也是被三星、镁光、铠侠、西部数据等外资垄断,它们也直接掌握了闪存市场的议价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简直就是把脖子放在它们手上让它们掐着。
过度垄断的市场就注定要面对任人宰割,所以国外闪存企业经常会因为“水淹了”、“起火了”等各种理由宣布涨价,这样对国内的下游厂商来说,会造成直接影响。
好在国家这些年的推动下,我国在闪存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成立于2016年的长江存储就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原本落后于国外的国产闪存芯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长江存储在过去几年里,一步步攻克了32层、64层、128层NAND闪存的技术难题,而且128层3D NAND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今年4月推出的UFS 3.1通用闪存——UC023就已应用在各种产品中。
从网上的拆解来看,今年发布的iPhone 14、iPhone 14 Pro部分机型已经用上了长江存储提供的NAND闪存。
长江存储推出的UFS 3.1闪存,宣告着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闪存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国内下游厂商不需要再依赖国外巨头,这也让存储芯片产业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据报道称,三星、SK海力士、镁光等企业正在扎堆减产,应对库存问题节约资本开支,并且还推迟了先进技术的进展,以应对存储器需求的疲软态势。
与此同时,各大企业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根据三星电子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负责三星存储业务的部门营收15.23万亿韩元,环比下滑28%,同比下滑27%。
SK海力士和镁光的表现同样糟糕,SK海力士三季度收入10.9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66万亿韩元,销售和营业利润分别环比下降20.5%、60.5%;镁光公布的6-8月收入仅66.4亿美元,环比减少23%,同比减少20%。
由此可见,整个行业都已经进入寒冬阶段了,一方面是市场不景气,供过于求强烈推动了下行周期,导致存储芯片价格低迷,这一轮周期也受到了低需求、经济下滑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国产存储芯片的崛起,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让它们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国产可替代方案的出现,让行业价格回归到了正常值。
相信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不断突破,未来海外企业垄断市场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一举取得突破,让中国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只要我们稳步发展,相信攻克技术只是时间问题。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点赞、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